5年内要分区域分阶段达标PM25减排难度再升级
5年内要分区域分阶段达标 PM2.5减排难度再升级
十三五期间,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的重点是减排PM2.5,经过多年来的治理,成效显著。近期,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、北京大学统计科学中心联合发布报告显示,京津冀平原地区PM2.5累积降幅达到51.9%。
在此之前,中国工程院院士、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贺克斌也表示,截至2019年,我国此前PM2.5未达标的26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,PM2.5平均浓度下降到40微克/立方米,与2015年相比下降23.1%。
另有监测数据显示,2020年前三个月,全国PM2.5浓度同比下降约15%。
有专业人士指出,工业行业提标改造(包括电力超低排放改造和钢铁、水泥等重点行业提标改造)、燃煤锅炉整治、落后产能淘汰以及民用燃料清洁化是对空气中PM2.5减排效果显著的四项政策。
尽管如此,我国PM2.5治理问题还没有完全彻底得到解决,污染防治刚走出第一步,依然任重道远。要清楚认识到,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,我国PM2.5的排放量是他们的2-5倍。
此外,生态环境部相关负责人曾在会议中提醒道,2019年京津冀及周边地区、汾渭平原PM2.5平均浓度都为国家二级标准的1.6倍左右,区域空气重污染过程时有发生。比如,汾渭平原已成为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重要攻坚区域,这一区域的治理工作,能源结构优化和产业结构调整是根本,需要长远的规划和设计。
结合当下大气污染现状,PM2.5治理也进入了新的阶段。PM2.5污染还未解决,臭氧污染又凸显,污染严重的地区主要集中于北至华北平原、南至长江流域、西至关中平原、东至黄海之滨的区域。因此,业内人士普遍认为,应瞄准PM2.5和臭氧的协同改善、协同治理。
需要注意的是,针对当下PM2.5以及臭氧带来的新问题,虽然臭氧和PM2.5有交错的问题,可吸入颗粒物的前体还包括氮氧化物、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和二氧化硫,它们与臭氧成分重叠。PM2.5及其前体之间的关系是线性的,而臭氧不遵循这一规则,PM2.5浓度下降后使得大气环境更有利于臭氧产生。
因此,十四五要继续推动PM2.5下降,同时也要注意臭氧和颗粒物之间的协同作用。这意味着,在新的治理规则下,PM2.5的减排会更难,需要从多方面、多角度进行考虑,利用多措施来实现PM2.5和臭氧的下降。
针对PM2.5的减排,有专业人士建议,综合不同城市目前的PM2.5浓度水平、影响其PM2.5污染程度的主要因素、城市自身所属的主体功能区和中长期发展定位等因素,分档设置十四五PM2.5浓度下降目标。
贺克斌也提议,PM2.5控制目标的初步考虑是分区域、分阶段实现达标,针对重点区域要进行分类管控,尤其是川渝地区、长江经济带、东北地区、蒙宁陕晋交界地区、苏皖鲁豫交界地区等区域的管控,要从空间、时段、行业领域等实行分类差异化管控,分阶段逐步完成目标。
- 2022-06-29推荐_揭示了城市化石源二氧化碳的区域和季节的源汇变化特征及规律
- 2022-06-29推荐_机床行业多元化战略扩展出口市场我的钢铁0
- 2022-06-29推荐_点赞2018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全名单揭晓
- 2022-06-29推荐_国产机器人的春天到了吗机器人四大巨头业绩下滑
- 2022-06-29推荐_机械行业呈现七大特征我的钢铁
- 2022-06-29推荐_工程机械成徐州出口重要支撑
- 2022-06-29推荐_湖南临澧三力递加推动农机工业发展
- 2022-06-29推荐_高端自主农装发力中国需要更多东方红
- 2022-06-29推荐_高档数控中的常用设备
- 2022-06-29推荐_国内首台200马力高速橡胶履带拖拉机试制成功